【推荐】你踩过多少基金的坑?-基金真坑
好的,今天聊聊基金这个东西。大家都知道我对公募基金完全没有好感,准确来说是对主动类基金持怀疑态度。可以看到这张图,过去一轮牛熊当中基金发行量的4个高峰分别对应了四次历史顶部:2020年6月的第一个高峰后两个月医疗见顶,2021年1月的第二个高峰后蓝筹见顶;2021年7月的第三个高峰后新能源GG,2021年12月是第四个高峰,次年一季度全市场见顶。后面发生了股债双杀,包括许多理财产品出现暴雷。我们的公募产品涨跌全靠报团,经常高位接盘、低位砸盘,不顾基民利益和市场影响,这些被你们吐槽最多的只是现象而已,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基金管理人和基民的利益不一致。虽然也不乏优秀的基金经理,但要在四五千名基金经理和上万只基金里面挑到信任的产品,这难度可比选股大的多。
基金产品设计最初的目的是什么?普通投资民众有投资需求,但受限于认知和技术;专业金融机构有良好的投资团队,能够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增值。一方有需求,一方能供给,非常简单的经济道理。按理说双方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,基金机构能帮投资人赚钱,投资人才愿意掏钱。那么造成中国公募基金与基民利益不一致的根源是什么呢?超级高额的管理费。
我们做个对比。从下图可以看出,美国公募基金的加权费率为0.54%,而我国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率集中在1.5%附近,达到美国公募基金的近3倍左右,但带来的超额投资收益却并没有三倍之多。既然能靠管理费赚钱,那我管你基民的死活干嘛?一个产品做死了可以换另一个,一个经理不行了可以从别处挖角明星经理。基金业绩从爆炸到暴雷的情况随处可见,但基民的记忆是短暂的,追求财富的欲望又是强烈的,所以一个机构只要做出了自己的代表性产品,根本不用担心基民买不买单。大家都是一边骂着葛兰高位接盘一边购入中欧医疗,当初也是一边指责张坤无为而治一边又嫌弃限购 。一边骂,一边买,这种心态中免和隆基的股东一定非常熟悉,这就是人性。
管理费这个东西,不是说不能收,但首先你别收这么高。余额宝一年都只能跑出1.7%左右的利息,全给你基金公司上供了是吧? 其次我们的公募整体水平是真的菜,我觉得还真不该收。2020年成立以来的96只三年期基金中仅有22只回报率录得正值,盈利比例不到三分之一,更别说有11只基金净值跌幅超30%。你也别用过去两年是熊市来给他们开脱,新能源和白酒这两大基金宠儿严格意义上就熊了一年,两年牛市一年熊市,还是历史级别的水牛,结果一个牛熊周期过去不赚反亏,这水平你们跑过几个散户了?国外有些私募是按照盈利比例去收管理费的,如果中国公募这么做,估计行业怕是都要全军覆没。
基金真的不能赚钱吗?答案是否定的,好的基金也有,但他们的共性就是规模较小,因为一旦规模扩大就容易完蛋。现在这些几百上千亿的毒瘤基金当初也是从几十亿走过来的,虽然几十亿规模也很大了。基金规模越小越容易赚钱,因为操作灵活性高,无论是抄底还是逃顶,一个好的基金经理自然得比你散户技术高明。所以真正牛逼的基金会限购,主动抑制规模扩张。比如大名鼎鼎的金元顺安元启,先是限购1000再到停止申购,人家是牛逼,你上不了车也是白搭。但这里又得说一点了,这种小规模高业绩的基金存在的最大意义可能不是为了帮你赚钱,更多是公司用来引流的手段。做出成绩,然后限购,吸引你去买他们旗下别的基金,看看金元顺安旗下别的基金的表现,再也没有如此出彩的产品。
而基金规模一大,买卖容易引起市场剧烈波动,操作变得困难,业绩就无法保证。不妨想想基金规模为什么会变大?一只基金起初乘上风口,业绩做的不错,涨多了,关注的人自然也多,争相注入的资金变多,规模也就大了。也就是说管理规模大的基金经理起初至少是做出过成绩的。但行情往往都是顶部最疯狂,市场顶部也是基金卖的最火的阶段,因此规模会随着市场见顶而暴涨,上一轮牛市就涌现了不少千亿级别的基金产品。有良心的经理和公司此时会限购,比如前两年的张坤、招商白酒,基金公司当然也可以选择拆分基金。但如果这位经理只是想赚你管理费,那它大可以高位接盘,把子弹全打出去,有多少打多少,来着不拒。此时,基金的高额管理费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 ,打开后里面全都是资本的欲望。其实换做是你,你也可能很难保持初心。
另外,基金净值是会骗人的。支付宝给你推的那些基金几年拉下来哪个都是赚钱,是不是有点心动 ?但基金计算收益的方式是净值法。简单来说就是剔除加仓减仓的影响,只算净值。这种方式在基金规模缩小时会夸大亏损,规模扩张时会夸大收益。举个例子:某基金起初规模是50亿,翻了两倍后变成150亿,帮早期基民赚了100亿。后来规模不受控制的涨到一千亿,此时回撤20%,早期赚取的财富灰飞烟灭的同时还倒亏回去。高位加仓亏光收益这事儿大家都很熟悉,可这件事儿在基金净值上是怎么体现的呢?
先是1涨了两倍变成了3,然后再扣除20%,结果是2.4,获利140%。明白了吧,你以为买它闭眼赚钱,事实上它早就是巨额亏损。当然,基金经理和公司确实是赚钱的,赚的就是你那一两个点的手续费。
所以我觉得主动基金基本没有投资价值,要买基金只买指数就好,看好哪个板块就买对应的板块指数,看好大盘就买大盘指数。指数基金虽然也有莫名其妙的管理费,但是基金本身不会被人为操控。钱多了,经理要买也是按固定比例买,同理,要砸也是按比例砸。接盘砸盘都是针对的整个市场 ,市场好你就好,市场不行你就不行,你不会被基金经理背刺,命运由市场风向和你的选择决定。
最后再聊一点,你说基金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吧,显然是有的。问问你自己的收益吧,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理财教育,就算是在股市里摸爬滚打三五年的投资者,80%以上仍然不懂投资,连分红除权填权是什么都搞不懂,以为分红白送钱的大有人在。另外我国股市还处在发展初期,欧美股市初期也都是骗局,什么郁金香泡沫,庞氏骗局,不都是它们先搞得么?牛顿,马克思都被都骗的晕头转向,所以大多数人注定是不适合投资的。这个时候基金机构就是普通人参与金融市场,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最佳途径。如果拿掉基金,大家一股脑全进股市,多少人搞不好就直接返贫了。
可是当一条有效的途径变成某些群体敛财的方式,那么对于本就乌烟瘴气的A股市场来说,可算是雪上加霜了 。我身边有好多这样的朋友,他们虽然听说炒基金很坑,但又不想现金烂在手里,定存和理财又闲收益少,搞的投也不是,不投也不是。有时候也别抱怨为什么人们口袋里的钱在涨,却总没有增量资金进来股市。市场和机构狼狈为奸就这鸟样,人家敢进来吗?希望某些基金机构有点良心,也希望我们的市场越来越好。今天就聊到这里 ,祝大家投资顺利!